提及苏辙和苏轼吃面条的故事写作文(黄门置箸而叹的置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殿的介绍吧!
苏辙和苏轼吃面条的故事写作文
《东波食汤饼》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众所周知,苏轼曾被贬官到惠州、儋州之地,这些都是在南方。话说,苏轼被贬谪到南方,碰巧,弟弟苏辙也被贬到南方,两人在苍州和梧州之间相遇了。

遇见之后,两人自是分外高兴。此时,看到路旁有一个卖汤饼的,古时的汤饼就是面条。两人就坐下吃了起来。
路旁的面条可能味道不是很好,或者说很差。苏辙看着这粗陋的面条,实在吃不下去,就放下筷子叹气。可没想到,苏轼吃得挺开心,等他吃完,看到苏辙的面条都没动。
苏轼此时不改幽默本色,对苏辙说道:“弟弟,你难道还要慢慢咀嚼吗?”于是,大笑着站了起来。

秦观听说这件事之后,评价说,东坡先生吃面,就好比喝酒,只管喝,不管味道如何。
在这件趣事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幽默、乐观、开朗、豁达、洒脱的人,豪放中则带有沉稳和理思.苏轼对粗茶淡饭,食之坦然。面对人生的坎坷,依然是乐观、开朗的,佩服苏轼。
黄门置箸而叹的置是什么意思?
黄门置箸而叹的“置”是放下的意思。
此话出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节选: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意思是,吕周辅说:苏轼与弟弟苏辙被贬谪到南方时,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面条粗得难以吃下去。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轼已经吃完面条了。
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划分停顿?
划分停顿: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句子的意思是:路边有卖面条的人,(两人)一起买了面条吃。
参见陆游《东坡食汤饼》: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