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国家排名)

什么叫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又称作相位阵列雷达,是一种以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的雷达,因为是以电子方式控制波束而非传统的机械转动天线面方式,故又称电子扫描雷达。

相控阵雷达国家排名?

1,J20装备一款由14所开发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2,美国F15SG装备的AN/APG-82有源相控阵雷达

3,J16装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4,F22装备的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

5,J10C装备一款由14所开发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6,美国F35装备装备的AN/APG-81相控阵雷达,

7,英国台风战斗机装备的“捕手-E”有源相控阵雷达

8,俄罗斯N135E雪豹E无源源相控阵雷达

9,美国F/A-18E超级大黄蜂装备的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

10,巴基斯坦JF-17BLOCK3战斗机装备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与普通雷达有何区别?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以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的雷达,区别于传统的机械转动雷达,所以又称为电子扫描雷达。

相控阵雷达有密集的天线阵列,每个天线都可以实现雷达波的收发,扫描时,可以选定一个区块或者几个区块对单一目标或者区域进行扫描。

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作为发射光源,利用光电探测技术手段的主动遥感设备。

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什么是被动雷达?

无源相控阵雷达(英语:

PassivePhasedArrayRadar,PPARradar),是PESAradar即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的一种。

英文Passive翻译为“被动”或“无源”,意思是指天线表面的阵列单元只有改变“讯号相位”的能力而没有发射信号的能力,讯号的产生还是依靠天线后方的讯号产生器,经讯号放大器,再利用电磁波导(波导管)或空间馈电方式传送到阵列单元上面,接收时则反向而行。

由于每个阵列单元自身不能作为讯号源主动发射电磁波,所以被称作被动相控阵或无源相控阵。

有源相控阵雷达(英语:

ActivePhasedArrayRadar,APARradar),是AESAradar即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的一种。

英文Active翻译为“主动”或“有源”,意思是指天线表面的每一个阵列单元都完整地包含讯号产生、发射与接收的能力,也就是将讯号产生器、放大器等等全部缩小放在每一个阵列单元以内,天线不需要依靠讯号产生器以及波导管馈送讯号。

由于每个阵列单元都可以单独作为讯号源主动发射电磁波,所以被称作主动相控阵或有源相控阵。

这是目前相控阵天线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控阵雷达的历史?

相控阵技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

1937年,美国首先开始这项研究工作。

但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研制出2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和装备了多部相控阵雷达,多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如美国的AN/FPS-46、AN/FPS-85、MAR、MSR,前苏联的“鸡笼”和“狗窝”等。

这些都属于固定式大型相控阵雷达,其共同点:

采用固定式平面阵天线,天线体积大、辐射功率高、作用距离远。

其中美国的AN/FPS-85和前苏联的“狗窝”最为典型。

20世纪70年代,相控阵雷达得到了迅速发展,除美苏两国外,又有很多国家研制和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如英、法、日、意、德、瑞典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有:

美国的AN/TPN-25、AN/TPQ-37和GE-592、英国的AR-3D、法国的AN/TPN-25、日本的NPM-510和J/NPQ-P7、意大利的RAT-31S、德国的KR-75等。

这一时期的相控阵雷达具有机动性高、天线小型化、天线扫描体制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20世纪80年代,相控阵雷达由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

在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已成为第三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而,大大提高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

在21世纪,相控阵雷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兵器的特点,其制造和研究更上一层楼。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什么叫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国家排名)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