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过程的五个阶段?
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初亏
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
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月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
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食既
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
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
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
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
食甚
食既以后,月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达到食甚。
生光
对日偏食来说,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
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日全食结束的时刻。
复圆
生光之后,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逐渐减少,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称为复圆。
这时太阳又呈现出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过程就宣告结束了。
日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农历)?
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
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2016年天宇发生了两次日食。
两次日食的时间分别为3月9日的日全食和9月1日的日环食。
在阳光照射下,月亮和地球在背向太阳的方向拖着一条影子。
月亮扫过地面,产生了日食。
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
月亮钻进地影,造成了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