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哪些?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存世的多为小字,大字仅有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多景楼诗》、东京国立艺术馆的《虹县诗》、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山铭》。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颇多。
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
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
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
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米芾书法优缺点?
米芾书法最大的优点是气韵生动。
米芾是宋四家中对书法最痴迷的一个。
他的书法大多是行书,草书,最大的优点是飘逸,生动,奇崛,要说缺点,那随性,章法布局不合理等。
米芾作品全集?
米芾,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北宋造诣最高的书法家。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他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作品《临沂使君帖》纵31.4厘米,横25.1厘米
《伯允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米芾自叙帖原文?
米芾自叙帖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米芾所写的一篇自传体书法作品。
以下是米芾自叙帖的原文:
余家世居汝南,自宋太祖时,三百年矣。
祖父以书传家,父以画传家。
余颖悟性宏,弱冠好古,家人莫之能谕也。
至学书,尤喜隶篆。
四十而耳顺,五十而入于画。
又喜诗,年三十而白头。
性至质直,好善恶恶,故不得众人之情。
至今六十有六,思想纯粹,志在方寸。
虽无田宅,可以自娱,不为五斗米折腰。
吾家世以忠孝自许,余何愧焉!
此帖为吾自叙,不为佳作,但使后人知余之志趣耳。
余有二女,长名守贞,次名守真。
皆有文才,自小习书,喜古文词。
长女有诗行,次女工画,又善弹琴,为女儿之冠。
余识屈原、宋玉,不能为之不悲;识李白、杜甫,不能为之不叹。
人生如梦,一尘不及。
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米芾七帖指哪七帖?
分别是《来戏帖》、《致伯修老兄尺牍》、《晋纸帖》、《适意帖》、《丹阳帖》、《致伯充尺牍》、《惠柑帖》
米芾(别名米襄阳、米南宫等,1051年-1107年),字元章,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出生于湖北襄阳,祖籍山西,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创立了“米点山水”,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以书法名世,以行书成就最大,也擅长篆、隶、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能达到乱真程度。
他曾被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是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的全才。
他的存世作品主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