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称呼 70岁古代的年龄叫什么?

在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了各种称呼来代替直接说自己多少岁。这些称谓通常也在诗词中得到体现。

年幼时,有一系列的称谓。初度指的是生日,出自《离骚》;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举行汤饼宴,旧俗如此;赤子指初生的婴儿,因为刚出生的婴儿皮肤呈现赤红色;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现在通指未满一周岁的婴儿;孩提指发笑仍在襁褓中的幼儿,大约是2至3岁;始龀是指男孩8岁、女孩7岁,换乳牙的年龄;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头发分作两个结,形如两个羊角;黄口指10岁以下的孩子;幼学指10岁;外傅之年指10岁。

少年时期,有一些特定的称谓。金钗之年是指12岁的女孩,因为那时女孩可以戴金钗;豆蔻指13至16岁的女子,比喻未成年的少女时代;舞勺之年指13至15岁的少年,因为古代未成童者会学习舞勺;及笄是指女子15岁,表示女子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志学之年指15岁,源自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言论。

进入青年时期,有以下几个称谓。成童指15或稍大的年龄;舞象之年指15至20岁的少年;破瓜、碧玉年华指16岁,用于女子;加冠是指男子20岁,表示男子已经成年;弱冠是指男子20岁,体犹未壮,故称为弱冠;桃李年华指20岁的女子;花信年华指24岁的女子;而立之年指30岁,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实现人格自立、学识自立和事业自立;始室指30岁,表示开始经营家庭;克壮则指30岁以上,为壮年。

中年时期的称呼有不惑之年,指40岁;知天命指50岁;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指60岁;耆是指60岁;还历寿是指61岁;从心之年是指70岁;悬车之年、杖围之年指70岁;耋是指七八十岁的年纪;喜寿指77岁;伞寿指80岁;米寿指88岁;白寿指99岁;期颐指百岁高寿;茶寿指108岁;双稀或双庆指140岁。

以上是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谓,其中70岁的年纪称为悬车之年或者杖围之年,意味着人们到了七十岁便可以辞官退役,不再使用车辆,因此称为悬车。耋则是泛指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像如今的老年一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各年龄段称呼 70岁古代的年龄叫什么?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