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七擒七纵的故事?
七擒孟获,是著名的小说家罗贯中先生的一篇有名的故事,被编著在《三国演义》中的。
虽然故事是编的,但是为了体现诸葛亮的善察人心,还是比较到位的。
还有就是,看着揪心的剧情,还是比较爽的。
第一次的时候,诸葛亮先是设下埋伏,然后再派人把孟获给引过来。
孟获进入了诸葛亮的埋伏,被诸葛亮活捉了。
但是孟获心里不服,觉得是我自己不小心,不是你的本事,所以我不信服你。
诸葛亮要的是归顺,所以就把孟获放了。
第二次的时候孟获打仗又打败了,但是他觉得胜负是兵家常事,等到下一次的时候,他一定会把诸葛亮给打败。
诸葛亮就笑了,把孟获给放了回去,说等他准备好了再说。
等到第三次的时候,大傻瓜孟获让弟弟诈降,诸葛亮是谁,怎么会看不破这点雕虫小技。
于是将计就计,在酒里面下了药。
这一天晚上,孟获去打诸葛亮,但是毫无意外,反而被打得落花流水。
孟获又被捉了,这次他说是因为自己的弟弟喝酒把自己的正事给耽误了。
第四次的时候,孟获扮作鬼神,但是诸葛亮自然有他自己对付孟获的方式。
孟获一次比一次落得狼狈,还是不服气,连借口都不找了。
诸葛亮也不生气,又把他放回去了。
第五次的时候,孟获去求援助了。
但是找错了人,被人给绑了,直接去送给了诸葛亮。
孟获说自己失误,不服气,所以诸葛亮高风亮节的又放了他。
第六次,孟获让自己的妻子帮助自己,在打仗打不过之后又使出了诈降这一招,依然被诸葛亮识破了。
孟获这时候说,如果下一次诸葛亮还能捉住他,他就归从。
第七次,两军再次大战,孟获彻底心服口服,真的投降了。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主要内容?
答曰,诸葛亮要六出祁山,为了免后顾之忧,渡过泸水,去征服南蛮。
诸葛亮以攻心为上为出发点,布置了七次擒孟获的军事行动。
最后,孟获终于心服口服,南蛮终于平定。
三国演义中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
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七擒七纵代表什么数字?
可能是7或14。
因为诸葛亮曾七擒孟获,又曰七擒七纵。
所以是七或十四。
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七次擒捉到孟获。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仍要继续放他走。
(关于七擒七纵的具体过程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三国大时代4七擒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讲的是南蛮王孟获举兵
万准备谋反,诸葛亮率领大队人马迎敌,运用自己的超高智慧,诸葛亮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孟获不服诸葛亮放了他。
孟获回去后,决定夜里去劫营却中诸葛亮的埋伏。
孟获又被擒住但孟获不服。
诸葛亮又把他放了。
为了让孟获真心臣服,还七擒七纵,最后孟获输的是心服口服,并且十分敬佩诸葛亮,决定再也不背叛蜀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