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啥意思(答南元善书原文)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啥意思?

意思说为发财准备了足够的条件,做起来就会很容易发财。

答南元善书原文?

答南元善 丙戌(1526年)

别去忽逾三月,居尝思念,辄与诸生私相慨叹。

计归程之所及,此时当到家久矣。

太夫人康强,贵眷无恙,渭南风景,当与柴桑无异,而元善之识见兴趣,则又有出于元亮之上者矣。

近得中途寄来书,读之恍然如接颜色。

勤勤恳恳,惟以得闻道为喜,急问学为事,恐卒不得为圣人为忧,亹亹千数百言,略无一字及于得丧荣辱之间,此非真有朝闻夕死之志者,未易以涉斯境也。

浣慰何如!诸生递观传诵,相与叹仰歆服,因而兴起者多矣。

世之高抗通脱之士,捐富贵,轻利害,弃爵禄,决然长往而不顾者,亦皆有之。

彼其或从好于外道诡异之说,投情于诗酒山水技艺之乐,又或奋发于意气,感激于愤悱,牵溺于嗜好,有待于物以相胜,是以去彼取此而后能。

及其所之既倦,意衡心郁,情随事移,则忧愁悲苦随之而作。

果能捐富贵,轻利害,弃爵禄,快然终身,无入而不自得已乎?

夫惟有道之士,真有以见其良知之昭明灵觉,圆融洞澈,廓然与太虚而同体。

太虚之中,何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

盖吾良知之体,本自聪明睿知,本自宽裕温柔,本自发强刚毅,本自斋庄中正、文理密察,本自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本无富贵之可慕,本无贫贱之可忧,本无得丧之可欣戚、爱憎之可取舍。

盖吾之耳而非良知,则不能以听矣,又何有于聪?目而非良知,则不能以视矣,又何有于明?心而非良知,则不能以思与觉矣,又何有于睿知?然则,又何有于宽裕温柔乎?又何有于发强刚毅乎?又何有于斋庄中正、文理密察乎?又何有于溥博渊泉而时出之乎?

故凡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之类,皆足以蔽吾聪明睿知之体,而窒吾渊泉时出之用。

若此者,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尘沙,聪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

其疾痛郁逆,将必速去之为快,而何能忍于时刻乎?

故凡有道之士,其于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而取舍爱憎也,若洗目中之尘而拔耳中之楔。

其于富贵、贫贱、得丧、爱憎之相值,若飘风浮霭之往来变化于太虚,而太虚之体,固常廓然其无碍也。

元善今日之所造,其殆庶几于是矣乎!是岂有待于物以相胜,而去彼取此?激昂于一时之意气者所能强,而声音笑貌以为之乎?元善自爱!元善自爱!

关中自古多豪杰。

其忠信沈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

然自横渠之后,此学不讲,或亦与四方无异矣。

自此关中之士有所振发兴起,进其文艺于道德之归,变其气节为圣贤之学,将必自吾元善昆季始也。

今日之归,谓天为无意乎?谓天为无意乎?

元贞以病,不及别简,盖心同道同而学同,吾所以告之亦不能有他说也。

亮之亮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啥意思(答南元善书原文)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