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是什么意思(贾生李商隐古诗讲解)

贾生是什么意思?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宣室:

西汉未央宫前的正室。

逐臣:

都指贾谊。

前席:

向前移动坐处。

【解释】汉文帝思念贤才,下令召回被贬逐的贾谊。

贾谊才华高绝,无人能比,仿佛他们相见恨晚,尽兴畅谈一直谈到三更。

可惜文帝并不关心国家大事,只是不断把鬼神与仙人询问。

【解析】汉文帝可算明君之列,而贾谊则是年轻志大、富有才华的政论家,本诗说汉文帝“求贤”,“访逐臣”,看似赞扬汉文帝,实则不然,因为最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作为总结,点明了“求贤”的动机,故有讽刺意。

贾生李商隐古诗讲解?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讲解: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贾生和贾谊是一个人吗?

贾生和贾谊是一个人,生是对有学问男子的称呼,所以贾谊又叫贾生。

贾谊,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少有才名,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歉疚抑郁而亡。

贾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

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

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

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贾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李商隐贾生翻译及赏析

《贾生》是李商隐的一首托古讽今的咏史诗,他假借贾谊的境遇,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感慨。

他没有从个人的得失上来着手描写,而是点出了统治者对于人才的忽视、浪费,没能使人尽其才,在政治上为朝廷效力。

这首诗选用的是刘恒接见贾谊后,两人于半夜彻谈的场面。

写出了汉文帝不能识贤才,并且揭露了当时唐代皇帝谋求长生不老、不问民生与政事的荒诞行为。

这首诗在讽刺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慨,深沉有力,通过对于贾谊不幸遭遇的同情来抒发自己在官场上沉沦失意的苦闷、忧愁。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写出了汉文帝广求贤才,宣见被贬职的官员。

然而贾谊的高明才干,的确是没有谁能够企及的。

然而君臣二人却不过仅仅空谈半夜,实在是让人无比的感叹与惋惜。

汉文帝只专心于鬼神之事以谋求长命百岁,丝毫不关心国家大事与百姓生活。

李商隐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是原本强盛的唐王朝一步步逐渐走向衰落的年代,他对皇帝昏庸无道、宦官掌权的现象十分不满与愤恨。

此外,当时的李商隐刚好被卷入牛李两党斗争的漩涡之中,因此他左右为难、两边不是人,被挤压在夹缝中饱受排挤,屡遭屈辱,因此他通过对于贾谊徒有一身才能却没有机会施展的遭遇来自喻。

通过讽刺汉文帝只知求贤却不识贤的举动来反映当时的唐朝现象,皇帝看似开明其实也是昏庸至极。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贾生是什么意思(贾生李商隐古诗讲解)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