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纸贵一词有何典故?
晋左思构思十年成《三都赋》,时人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哪个朝代?
洛阳纸贵的典故是发生在晋代。
阳阳纸贵出自哪里?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洛阳纸贵
【解释】: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古代诗词中洛阳纸贵一词有何典故?
你好,我是【不是我的我不追求】,很高兴为你解答。
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
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
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
“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
便求为宫禁藏书郎。
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
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
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
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
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
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