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洛阳纸贵是什么纸)

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

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完资料之后,他就开始闭门谢客,专注写作,常常是昼夜冥思苦想,好几天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

就这样经过了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大家的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洛阳纸价大幅度上升。

洛阳纸贵是什么纸?

洛阳纸贵是一则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原意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为流传,风行一时;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

成语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

班、张之流也。

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于是富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洛阳纸贵”。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洛阳纸贵是什么纸)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