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多少科学家参加研制(北斗是科学家吗)

北斗卫星多少科学家参加研制?

李德仁、刘经南、龚健雅等全国北斗领域14位两院院士,有9位在武汉,是目前拥有地球空间信息领域院士最多的地区。

42所高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产生了一系列北斗科技成果。

以刘经南为代表的武汉多位院士及科研人员,都曾先后服务过我国三代北斗卫星系统建设。

1993年,武汉大学校园里便建设了国际卫星跟踪站。

这样的跟踪站,中国有7个,武汉大学是最早的一个,并且是核心站和实时站。

北斗系统专家组成员、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科学家刘经南院士介绍,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参与了第一代北斗卫星的广域增强系统,第二代是参与地基增强系统和卫星定轨,第三代主要是在星间链路和精度提升上,提出了一些方案,同时他还坚持让北斗搭载全球搜救功能。

北斗是科学家吗?

北斗并不是科学家,而是天空中的北斗七星的总称。

中国第一颗北斗卫星是谁发明的?

陈芳允——“两弹一星”功勋、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上世纪70末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卫星定位关乎国家军事和经济命脉,1983年,陈芳允院士提出了双星定位,并可同时进行通信的设想,他带领课题组研制了“双星定位通信系统”,并在1989年演示成功,实现了地面目标利用两颗卫星快速定位、通信和定时一体化。

该项目1994年正式立项,2000年双星成功入轨,这便是北斗一号,他同时解决了“发短信”和“收音机”问题,实用价值超过了只能单向接收数据的GPS等系统,信号已经覆盖中国全境,美国GPS之父帕金森对此赞誉有加。

陈芳允院士为我国研制、发展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事业。

从北斗一号首星发射,到北斗三号末星入轨,整整20载!20年来,科学家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为中国为亚太为世界拿出了中国人的卫星导航系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北斗卫星多少科学家参加研制(北斗是科学家吗)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