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叔齐的意思(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什么意思)

伯仲叔齐的意思?

伯仲叔齐,分别对应的是大哥,二哥,三哥,四弟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什么意思?

叔齐虽然是贤德之人,但实际上是在得到孔子的颂扬后,声名才更加显扬

伯夷和叔齐的故事?

这两个人是商朝的人,两人都是孤竹国国王的儿子。

国王喜欢小儿子叔齐并立下遗嘱,立叔齐为以后的国君。

可是叔齐不愿意违背立长子为王的规矩,请哥哥伯夷做国王,可是伯夷执意不愿意继承王位。

为了让弟弟安心做国君,伯夷偷偷走了,弟弟知道后也随他离开王宫,四处寻找哥哥。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伯夷,两个决定不再回到孤竹国,而决定投奔周国,过安稳平静的生活。

可是周武王正率军讨伐商纣王,他两人上前阻止说“这种讨伐不道德,周国属于商朝的属国,以下犯上,讨伐君是不仁”。

激怒周武王险些被杀,后来周朝建立后,伯夷、叔齐认为周朝不仁不义,拒绝和周人来往,不吃周朝地里长出来的食物,最后饿死。

是骨气还是傻看你们自己辨别了。

扩展资料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季子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周国。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

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伯夷、叔齐死后,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赞美伯夷、叔齐的人就是孔子。

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扬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何人也?曰:

古之贤人也”;“怨乎?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伯仲叔齐的意思(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