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也”在古文当中有几种意思?分别是如何解释?
“也”在古文中用作助词,根据用在句子中位置的不同,字义如下:
一、用于句末,意思是:
1、表判断。
2、表疑问或反问,前面常有“安”、“何”等与它相配合。
3、表感叹。
4、表祈使,常与“无”、“不”等呼应。
5、表示陈述或解释。
二、用于句中,意思是:
1、表判断。
2、表陈述或解释。
3、表语气停顿。
三、用在复句的前分句末或并列的句子成分之后,表示停顿和上下文的互相关连,兼有舒缓语气和抒情的作用。
不好意思问的古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而不思则罔,问而不知则愚。
不好意思问,是为了增长见识,拓宽思维,不断进步。
古语中有许多智慧的箴言,如:
温故而知新,知己知彼,百闻不如一见等等。
不好意思问,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博学多才。
所以,不好意思问并不可耻,反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不懂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此言甚玄,余不知也。
意思是此句太深刻,我不懂。
注解:
1、此:
还可以换作“是”“斯”“乃”等。
2、言:
还可以换作“语”“话”“说”“句”等。
3、甚:
还可以换作“极”“至”等。
4、玄:
还可以换作“深”“奥”“精”“微”“妙”“远”等。
5、余:
还可以换作“吾”“予”“我”等,如果说话人身份特殊,还可以分别换作“朕”“孤”“寡人”“不谷”“洒家”“臣”“微臣”“为臣”“小臣”“小人”“鄙人”“敝人”“小子”“小民”“妾”(女)“浑家(女)”“老妪(女)”“老妇”等。
6、不:
还可以换作“莫”“无”等。
7、知:
还可以换作“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