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怎么看待“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这个问题答案不一,仅供参考:
1:
元方看似无理的的行为,表达了对父亲友人不守信用的强烈鄙视,人无信不立,这也告诫了人们不守信用的人是得不到人尊敬的;
2:
因为毕竟友人是长辈,虽然他错在先,但是走之前还是要说一声再见的,而元方虽有正义感,但是还是有些失礼的;
3:
中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因为他毕竟才7岁,而且对不尊重朋友不守信用得人就应不留情面,使他深刻认识自己的过失,以免再犯。
入门不顾,不的意思?
“入门不顾”中“不”的意思是“不回头看”,表示直接进门,不回头看身后的情况。
这个词语出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原文为:
“元方入门不顾”,意思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在这个句子中,“入门不顾”表示元方没有回头看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直接走进了自己的家门。
这个词语表现了元方对于无信无礼的人的极度不满和鄙视,也反映了他正直、刚毅的性格。
需要注意的是,“入门不顾”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它通常表示一个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态度冷淡或傲慢。
因此,在使用这个词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境来判断其含义和用法。
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元方为什么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白话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元方入门不顾停顿划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
元方入门不顾,反映了他性格直率的特点,而他入门不顾的意思是说元方走回门里去了,连头都不回一下。
元方这看似幼稚的举动,正表明了他对父亲好友不守信用的行为的强烈鄙视,认为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交往。
也告诫我们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