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爵位大小排列?

提及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爵位大小排列?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静的介绍吧!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爵位大小排列?

遥远的古代伟大的统治者被称为“皇”,次伟大的被称为“帝”,夏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到了商朝就称为“帝”。

所以我们称“纣王”是不对的,人家自己的称呼是帝辛。

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认为只要上帝才能称“帝”,人间的天子要低一等,于是只称“王”,而不称帝。

周天子称王,其他诸侯只能再低一级,传说诸侯有公、侯、伯、子、男等五等,比如晋国就是侯爵国,宋国是公爵国,楚国是子爵国,等等。但是现在又有研究说,周朝并不是这五等。实际的情况也是,比如齐国就一直称公,齐桓公什么的。

这其中,有些国家就比较过分了。楚国对爵位不满意,就“我蛮夷也”,直接称王。吴国和越国也称王,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当然,这些国家都认为自己是四夷,不理周天子那套。

但是到了战国时代,七国觉得自己太伟大了,不能再当诸侯了,于是就扭扭捏捏的互相称王,都成了王爵。

这个时代的爵位还是蛮多的,能分十几二十等,而且分封范围也比较广,一般老百姓都可以得到一个低级爵位。当然高级的有侯、君,比如商鞅就被封为商君,范雎是应侯。在楚国还有人被封为公爵。这些高级的爵位都是有封邑的。

西汉初年的时候,刘邦大封诸侯,很多功臣都被封为侯爵,有自己的封地,差别在于有人是万户侯,有人可能只有几百户。皇子基本都封为王,封地有几个郡。

这种分封制实际消弱了皇权。所以后来有了“七国之乱”。再之后,汉朝一直在不断消弱诸侯权力。

到了东汉的时候,逐渐的把侯爵也分等级了,有了乡侯、县侯、亭侯的区别。

再之后的朝代,爵位越分越细,郡公、国公、县公、开国公,郡侯、县侯,等等。名称越来越多,但是利益越来越少,甚至只是一个名义。

以上内容共计772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爵位大小排列?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