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的由来?
纸上谈兵指的是赵国的将军赵括的故事,形容只会空谈,没有实践,最终只能失败的意思。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纸上谈兵历史人物是谁?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赵括。
他是战国时代的赵国人。
自幼喜欢阅读兵书的他经常和别人讨论排兵布阵,说的头头是道,不了解他的人感觉他非常厉害,是个带兵的帅才。
他的父亲赵奢(赵国大将)却不看好他,说他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实战的经验。
赵奢死后,秦国派兵攻打赵国,赵王派赵括出兵迎战,结果中了秦军的埋伏,全军覆没,赵括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经常脱离实际地讲一大堆理论,却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这就是纸上谈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