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曲是什么?
在先秦时期,诗都是配合乐曲吟唱的歌辞,所以说诗就是歌,也就是诗和歌是互通的,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总集《诗经》,就可以叫作诗歌总集。
这种现象到了汉代有所改变,汉武帝时期,朝廷专门建置乐府以后,官方从民间收集音乐素材,在进行整理、分类、编篡,然后再配合音乐吟唱。
在这一时期,诗有了专门的名字,叫“乐府歌辞”,也叫“曲辞”,后世简称“乐府”从这以后,诗成为一种不配合音乐的文学形式的名词而存在,与“歌”或者“乐府”在形式上分开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也叫乐府曲
乐府曲名指什么?
乐府(古代音乐机关)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
相较于《诗经》、《楚辞》文风更加活泼自由,诗体上结合了五言体、七言体以及长短句,多以叙事诗见长,在叙事的同时也塑造了非常多的经典的人物,如“花木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