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负性(关于电负性的简要介绍)

关于电负性,有许多人不了解,那么下面来看看小程对电负性的相关介绍。

电负性

1、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

2、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3、就是说,电负性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电负性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

4、一般来说,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

5、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

6、2、一般来说,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7、3、电负性越大的非金属元素越活跃,电负性越小的金属元素越活泼。

8、氟的电负性最大(4.0),是最容易参与反应的非金属;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9)铯是最活泼的金属。

以上就是关于电负性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大家了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电负性(关于电负性的简要介绍)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