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面对父亲的仙逝,和叔父的篡位及他对母亲的霸占,他内心充满猜疑,矛盾,犹豫,痛苦."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
这个问题对此时的他而言意味着:为父报仇还是就此作罢?维护真理还是忍气吞声地苟活?我的思考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小人报仇,不隔夜晚。
哈姆雷特对死亡的思考,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给出了答案。
在这段著名的独白里,哈姆雷特对死亡的思考,实际上是提出了人生意义的问题。
死了,驾鹤西去,睡着了。
把它看作是一种结局,可以了无牵挂,无忧无虑,其实这看似是一种不错的结局。
但其实又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
哈姆雷特对死亡的追问,不是怕死,而是考虑着“为”与“不为”。
有信仰的死亡,不管是上帝还是阎王,是有形的彼岸世界,不管是天堂天界也好还是地狱冥府也好,死后总有个去处,总有个念想,有个寄托,有一个可以安慰自己的地方。
就像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依旧有信上帝或者信仙人的信徒。
当遇见了无法解决的困难,生病也好破产也罢,寻遍周围没有解决之法,尽自己所能亦无法解决。
就多么希望有一个神能拯救自己于危难中。
这就是对死亡和苦难的畏惧的念想所创造出来的神。
因为对死后世界的未知,哈姆雷特不能放弃上帝的指引,而按照人(自己)的意愿复仇。
而后来让他能够做出决定的,也是对死亡的不同理解。
而与我国古典名著《庄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庄子·至乐》里面有一段类似的场景,可以做一个很有趣的对照。
庄子在去楚国的路上看见了一个骷髅,庄子枕着骷髅入睡,梦中,骷髅对庄子这样形容死亡: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骷髅对死亡的快乐描述,远非常人想象中的死亡,那是连王侯将相都比不上的快乐。
骷髅甚至表示不愿意放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
庄子遇到骷髅这一段,行文在庄子妻子去世之后也就是庄子“鼓盆而歌”后面,而整个篇名“至乐”也表达了死后的自由境遇。
换个角度看问题,心态会有所不同。
当然,庄子的“死亡”并不仅仅是身体意义上的死亡,还有生存论意义上的存在,具有跳脱出现有的存在关系的超越意义,那是另一个深刻的话题了。
而哈姆雷特对于死亡的顿悟就是,既然死亡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生须臾之间,就应对得起有限的生命,这不是让人及时行乐,而恰恰是让人能够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为自己而活。
真正的遗憾,不是行动了而没有结果,恰恰是没有行动,你永远都不知道行动之后会怎样。
然命运的结果不可言说,人就只能“尽人事知天命”,这样在不可避免的死亡来临之时才不会有巨大的遗憾和缺失,不会在弥留之际后悔,在心里默念着“如果自己当初怎样,是不是就会怎样”的假设。
正是这些思想的转变,让哈姆雷特最终付诸行动,在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也没有后悔与遗憾,他拒绝了好友霍拉旭陪着他赴死的请求,要求霍拉旭“暂时牺牲一下天堂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显然,在死亡来临之际,哈姆雷特不再恐惧。
很多人对“不怕死”的理解是活得足够长,衣食无忧,一生顺遂。
然而很多时候,对于死亡是不能用生命的长度来衡量的。
那种从没按照自己意愿行动的人生,即使延续百年,也不过是世俗的傀儡,真正的“我”不曾活过,在临终之际为着不曾尽兴的人生而遗憾不已。
这亦如我曾听见过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这种思想。
命中注定就不必为其所扰。
人活着主要还是不留遗憾,生死度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