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是什么意思?

提及“初伏”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祝的介绍吧!

“初伏”是什么意思?

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初伏习俗: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以上全文一共337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初伏”是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