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介绍及历史故事?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誉为世界奇观。
2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
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流堤、宝瓶口引流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口、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
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
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
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
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
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
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
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
《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
“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介绍都江堰作文怎么列提纲
《都江堰》作文提纲如下:
一、开头
写出都江堰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地位。
二、主体
1.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写出都江堰的规模、形态。
2.介绍都江堰的修建原因及历史作用。
3.介绍有关都江堰的历史故事或者神话传说。
4.都江堰的现实作用。
三、结尾
深化主题。
写出对都江堰的赞美。
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历史和现状50字左右!急?
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我国现存最古老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什么特点?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特点。
鱼嘴分水堤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自动泄洪,使多余的内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内江不受洪灾。
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