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咬唇妆叫什么

古代咬唇妆叫什么?

咬唇妆顾名思义,是要唇部营造出因为害羞偷偷咬完嘴唇血色还未散去那几秒钟的娇美。

咬的时候肯定只会咬部分靠近唇心的位置,全“咬”进去那个叫做用力抿嘴。

所以画法上就只做中间,类似古法的“点唇”。

中国女子点唇的习俗,故纸堆里最早能翻出来的是在周朝。

先秦文人宋玉的《神女赋》中对女神,不,神女的描述就有“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到了唐代,白居易对着家中被蓄的歌姬色性大发,留下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很长时间成为中国女性的美丽标准。

不过樱桃小口只是形容唇小,樱桃小口下的妆容形状可谓多姿多样:

“僖昭时,都下娼家竞事唇妆……其略有胭脂晕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唐代女子的妆容最为别致,就以樱桃唇,都可以点唇画法画出上唇涂满、下唇一点的“倒樱桃”,或上唇一个正心、下唇一个倒心的“心型唇”。

光是唇妆就有如此多的款式,绝对可以和现在PK一把。

但不管是什么唇样,彼时总以娇小浓艳为美。

这样的妆容画法是在妆粉时连同嘴唇一起敷白,覆盖掉原有的唇形,以唇脂重新画唇型。

唇脂是古人在朱砂里掺入一定的动物膏脂。

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里就明确提到该物“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

以此点唇时,唇厚的可以薄涂,口大的可以描小,使用的唇脂颜色以鲜艳但又接近唇色的红为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咬唇妆叫什么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