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特色文化衣食住行介绍?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
服饰
苗族服饰不仅款式种类繁多,样式各异,而且是最能代表该民族特征的物品。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
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
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
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文创介绍?
苗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后汉书》中就有五溪。
五溪:
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
苗族有“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
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较有代表性的是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二、苗族婚嫁
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长则半年,就开始哭嫁。
对长辈要一个一个地器,然后再送礼物,现在改变了许多。
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
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
男方有农事需人帮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
待女方怀孕后,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
三、苗族丧葬
老人落气时,要抬到中堂里,坐在正中,备有斗(容器)、凉筛,坐在斗上脚踏凉筛落气。
洗尸,由长教子井里担水,参入桃叶、菖莆叶煮成温水给洗尸,洗过的水(倒入便桶),让其后代每个尝三点,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饭水,在死者身上围白线,一岁一根,平时掉的牙齿要保存着,殓时放入棺材内,死后头发禁烧。
进棺材时,口含银,手捏茶叶米还要到飞山庙点亮。
四、苗族节日
除了汉族的节日外,苗族还有以下节日。
1、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对歌恋爱。
2、四月初八吃乌饭,纪念杨再思,也有传说是纪念要一妹乌饭用树叶煮成,要提前将姑娘接回娘家一起吃乌饭;近处的可以不回娘家,但要给她们送去。
此俗仅限于杨姓。
3、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到田坎上挂纸、烧香。
一般都将家谱晒一次。
4、十月初二过小年,要杀老鼠吃。
五、苗族艺术
1、苗族的蜡染
2、苗族刺绣
3、贵州苗族锡绣
4、黔东南苗族民间剪纸
5、精美苗画
怎么介绍苗族姑娘?
苗家姑娘银装素裹,淳朴,朴实,真诚,乐观,热情好客
苗族有哪些姓氏?
苗族姓氏介绍:
1、苗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
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汉姓是后来输入的。
因为过去苗族没有文字书写自己的苗姓,只用汉字书写汉姓,以致使人误认为只有汉姓,而不知有苗姓。
2、黔东方言地区一部分苗族实行父子连名制。
凯里市和黄平县、雷山县、丹寨县境内女孩子苗名多以“阿”开头,男生以“嗲(dia)”开头。
而剑河县的父子连名制还要在其后加上苗姓,名前姓后。
名字多以十二地支和自然界动植物命名。
3、东部方言地区,湘西凤凰、花垣、吉首等地的苗族,以吴、龙、麻、石、廖为五大姓;黔东松桃,铜仁等地苗族,以吴、龙、麻、石、田(或白)为五大姓。
此外,还有杨、张、赵、欧、伍、刘、梁、施、罗、王、邓,满、滕、胡、向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