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的文化寓意?
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解读:
《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乞巧表达了人们什么的心愿?
《乞巧》这首诗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前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全诗如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节乞巧流程?
1.坐巧:
乞巧前的准备。
2.迎巧:
乞巧活动的第一个隆重仪式。
3.祭巧:
顾名思义是祭祀活动。
4.拜巧:
姑娘们一起手牵着手,一面跳一面唱,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5.娱巧:
表演各种歌舞,展现各自技艺。
6.卜巧:
通过做针线活,投针于水,以影姿奇异地旋转来占卜是否巧。
7.送巧:
活动结束,送走巧娘娘,表示乞巧节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