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圆的圆跳动怎么测量?
同轴度测量比较简单。
用测量跳动的方法就可以。
如果以外轴轴线为基准,就用卡盘卡住外轴,转动卡盘用百分表打准圆心(转动卡盘百分表不跳),然后将百分表头放到内轴上,测量出百分表跳动的最大值,以这个值乘以2。
数值即为同轴度测量结果。
为什么要乘以2?同轴度公差一般都是φ表示,跳动最高值仅是圆心偏差的单面值即半径,所以要乘以2,计算出直径。
圆跳动表的使用方法?
圆跳动表是一种用于测量时间间隔的计时器。
下面是使用圆跳动表的方法:
1.手动上链:
先检查表的状态,如果表未运转,则需要手动上链。
操作方式为按住表冠并向外拧动,直至表冠能够翻转出来。
然后顺时针旋转表冠,约旋转40圈,使弹簧充分拉紧。
2.开始计时:
将表冠推入,开始计时。
3.停止计时:
按下表身顶部的钮,即可停止计时。
4.归零操作:
推回表身顶部的钮,即可将秒针重新设为0,或者将表冠拔出,使指针归零。
5.调整时间:
若需调整表的时间显示,应先拔出表冠,然后根据需要调整。
调整完毕后推回表冠即可。
注意事项:
1.在使用圆跳动表时,要轻柔地操作,避免撞击或者碰撞。
2.需要保持表的清洁和干燥,防止进水或受潮。
3.长时间不使用的圆跳动表,应经常上链,以保持表的精度和稳定性。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圆度和跳动度的区别?
答案是:
圆度是指工件的横截面接近理论圆的程度,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为0时,圆度为0,测量工具为圆度仪,用途是测环形工件的圆度。
跳动度是标定实际数值偏离标准数值的程度。
两者是不同的,一个是来标定接近理论圆的程度的量,一个是来标定偏差程度的量,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形位公差里的圆跳动和全跳动是怎么定义的?
圆跳动公差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
(1)径向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
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f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2)端面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
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3)斜向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
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回转面的允许变动量。
当理想回转面是以基准要素为轴线的圆柱面时,称为径向全跳动;与当理想回转面是与基准轴线垂直的平面时,称为轴向(端面)全跳动。
符号:
(1)径向全跳动:
被测要素绕公共基准线A-B作若干次旋转,并在测量仪器与工件同时作轴向的相对移动时,被测要素上各点间的示值差均不得大于0.1mm,测量仪器或工件必须沿着基准轴线方向并相对于公共基准线A-B移动。
(2)端面全跳动
被测要素围绕基准轴线D作若干次旋转,并在测量仪器与工件之间作径向相对移动时,被测要素上各点间的示值差均不得大于0.1mm。
测量仪器或者工件必须围着轮廓具有理想正确形状的线和相对于基准轴线D的正确方向移动。
核心的区别是圆跳动多是两圆之间,或两圆面之间,而全跳动是两实体之间或两面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