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故事原文?以及此地无银三百两发生在什么朝代?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峰的介绍吧!
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故事原文?
此地无银三百两
原文:
传说古代某人将银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上面竖一块木板;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里王二看见牌子;就把银子偷走;也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隔壁王二不曾偷。”
〔注〕: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
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此地无银三百两发生在什么朝代?
应该是清朝。白银作为货币流通出现在宋朝,在晚明大量流通并作为主要的货币形式。晚明政治动荡,百姓不可能有大量的货币白银(1两白银可换约1000到1500文铜钱,300两是30万到45万文铜钱,约300贯到450贯铜钱),清朝初年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才有可能有三百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