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剂的成分是什么?
漂白剂的成分主要包括活性氧化剂和酸碱调节剂。
其中,活性氧化剂是漂白剂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染料或色素分子的结构改变,从而使其变得无色或褪色。
常见的活性氧化剂包括次氯酸钠、双氧水等。
酸碱调节剂则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以确保活性氧化剂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常见的酸碱调节剂包括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
此外,漂白剂中还可能含有稳定剂、增稠剂等辅助成分,以提高其效果和稳定性。
漂白剂的成分是什么?
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为30%-38%。
漂白粉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颗粒,有显著的氯臭味,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光、热、水和乙醇等作用而分解。
漂白粉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随后逐渐褪色而变白。
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游离出次氯酸,遇稀盐酸则产生大量的氯气。
漂白剂的成分是什么?
次氯酸钠,过氧化氢。
漂白剂主要分为氯漂白剂与氧漂白剂,氯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氧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含过氧化氢与释放过氧化物的混合物,无论是氯漂白剂还是氧漂白剂其实都是高价的氧化物在起作用,高价的氧化物与它接触的物质产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起到了漂白的效果
常见的漂白剂?
1、强氧化型漂白剂:
利用自身的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使它们变为无色物质,这种漂白一般是不可逆的、彻底的。
(1)次氧酸(HClO):
一般可由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但由于它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不能长期保存。
因此工业上一般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成漂粉精: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的组成可用式子:
Ca(OH)2·3CaCl(ClO)·nH2O来表示,可看作是CaCl2、Ca(ClO)2、Ca(OH)2以及结晶水的混合物,其中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它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长期保存,使用时加入水和酸(或通入CO2),即可以产生次氯酸;Ca(ClO)2+2HCl=CaCl2+2HClO,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粉精露置于空气中久了会失效,因此应密封保存。
(2)过氧化氢(H2O2):
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氧化破坏有色物质。
其特点是还原产物是水,不会造成污染。
(3)臭氧(O3)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有色物质使其褪色。
(4)浓硝酸(HNO3):
也是一种强氧化剂,但由于其强酸性,一般不用于漂白。
(5)过氧化钠(Na2O2):
本身具有强氧化性,特别是与水反应时新生成的氧气氧化性更强,可以使有机物褪色。
2、加合型漂白剂:
以二氧化硫为典型例子,这类物质能与一些有色物质化合产生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但这种化合是不稳定的,是可逆的。
如SO2可以使品红试褪色,但加热排出二氧化硫后会重新变为红色。
另外,此类漂白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只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
[中学只讲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别的没有,注意它不能使石蕊褪色,而是变红。
]
3、吸附型漂白剂:
这类物质一般是一些具有疏松多孔型的物质,表面积较大,因此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一些色素,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它的原理与前两者不同,只是一种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变化,常见的这类物质如活性炭、胶体等。
[注意]所谓漂白,指的是使有机色素褪色。
无机有色物质褪色不可称为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