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名词解释(为什么叫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名词解释?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据载秦军前后坑杀赵军四十万人,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此战后,山东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

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长平之战,对中国历史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

为什么叫长平之战?

战国赵城邑。

《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赵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后汉书·郡国志》:

“泫氏有长平亭。

”均此。

北魏建州高平县治此。

故址在今山西高平西北二十里王报村。

旧时其地有省冤谷,相传为白起坑赵卒之地,原名杀谷。

唐明皇过此时,更名省冤谷。

二,战国魏城邑。

《国策魏策》:

“魏芒卯曰,秦王欲魏长平。

”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十八里。

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62-260年,赵国长平,历时3年,秦国与赵国交战,最终以秦国获胜结束,活埋赵军40万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长平之战的时间及交战双方?

长平之战的时间公元前260年5月到10月,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战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长平之战名词解释(为什么叫长平之战)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