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斜塔景点介绍(虎丘为什么是斜塔)

崇左斜塔景点介绍?

崇左斜塔,又称归龙塔,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附近左江河道中鳌头山岛上,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古塔。

崇左斜塔建于明朝崇祯年间(1638年-1644年),原为木塔,后在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进行了重建,改为砖塔,高18.28米,共九层。

塔身为八边形,每层都有门窗和檐角,塔顶为八角形,塔刹为宝珠形。

崇左斜塔的建筑风格独特,塔身倾斜,塔顶向东南方向倾斜,因此得名“斜塔”。

此外,崇左斜塔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游客可以登上崇左斜塔,俯瞰崇左市区和周围的山水风光,感受古老建筑的魅力。

此外,崇左市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龙州县的龙州古城、凭祥市的凭祥古城、大新县的大新梯田等,都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虎丘为什么是斜塔?

虎丘塔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明代起就开始向西北倾斜,虎丘斜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虎丘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上,因此得名虎丘塔,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

苏州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斜塔是什么木头?

教堂和斜塔是以橡树树干为地基,几个世纪以来因教堂的木质地基一直浸泡在地下水,橡木结构与潮湿的地基使这座尖塔渐渐偏向一边。

19世纪因下层水被排干,木质地基也随之腐烂,最终导致整个建筑更加倾斜。

2007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确认,苏乌尔胡森斜塔“击败”意大利比萨斜塔,赢得了“世界最斜塔”的称号。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

伽利略比萨斜塔试验就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这一实验证明了他提出关于物体下降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将同时着地。

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比萨斜塔试验"作为自然科学实例,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西班牙斜塔什么定律?

引力定律。

几个世纪以来,钟楼的倾斜问题始终吸引着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使得比萨斜塔世界闻名。

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专家们曾为此争论不休。

尤其是在14世纪,人们在两种论调中徘徊,比萨斜塔究竟是建造过程中无法预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积效应的结果,还是建筑师有意而为之。

进入20世纪,随着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

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

比萨斜塔下的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

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

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的垂直剖面图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

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时的结果是5°。

1550年GiorgioVasari的勘测与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厘米。

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崇左斜塔景点介绍(虎丘为什么是斜塔)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