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是什么纸?
洛阳纸贵是一则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原意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为流传,风行一时;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
成语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
班、张之流也。
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
于是富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现在表示什么意思?
洛阳纸贵现在我们通常在使用的时候用它的寓意来表示意思,比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我们可以造句:
此书出版必将洛阳纸贵,亦为古陶瓷学界之盛事。
洛阳纸贵的近义词是有口皆碑。
“洛阳纸贵”和“有口皆碑”都是比喻人人普遍称赞。
“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它的由来是什么呢?
答:
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洛阳纸贵指的是谁?
左思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