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佛光寺面积多少?以及佛光寺正殿平面布局特点?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太的介绍吧!
佛光寺面积多少?
34000平米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为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857年建成。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以及芮城县广仁王庙(公元831),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三。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佛光寺正殿平面布局特点?
平面阔7间,进深八架椽,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两圈柱子之间形成一周外槽空间
斗栱:殿共用7种斗栱,外檐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出双下昂,半偷心。外檐补间铺作每间仅施一朵,内外出双抄。
外观:覆单檐四阿顶(庑殿顶),下承低矮的台基,平缓提拔的屋面,深远舒展的出檐,造型遒劲的鸱尾,微微凹曲的正脊,雄大有机的斗栱,一起五间的方形板门,细腻的柱列“升起”、“侧脚”,以及鸱尾对准左右第二缝梁架的严密构图,组构了大殿外观简洁、稳健、恢宏的气度,典型地表示出唐代建筑的泱泱风貌。
构架形式:殿堂型构架,由下层柱网层、中层铺作层和上层屋架层水平层叠而成。柱网层有显著的“升起”和“侧脚”;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的作用;在屋架层内运用了四椽明栿、明乳栿,形成明、草两套梁栿;在平梁上采用“叉手”,在四椽草栿上添加“托脚”,构成局部的三角杆件,增添了屋架的稳定性;斗栱用“材”已标准化,“材”高30cm,“分”长2cm,大殿的面阔、进深、柱高均为“材分”的整数倍,表明材分为模数的设计方法,至迟在唐已成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