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割肉的典故?

提及古代割肉的典故?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孝的介绍吧!

古代割肉的典故?

据《韩诗外传》记载,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头须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重耳。史称“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因“割股奉君”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

人物精神

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为迂腐,然则体现了正道之义。

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以后世儒家评价必为“忠君之典范”,而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这实在是对介子推之毁誉啊!

以后人的价值观将其行为定义为迂腐愚昧是错误的,即使在今天忠于国家也是应当提倡的。

上述内容总共348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割肉的典故?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