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短文?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
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
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
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
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
“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
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
“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
”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
“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
”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
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
“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
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
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
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科学家有什么刻苦钻研的故事?
科学家有很多刻苦钻研的故事。
首先,科学家需要长时间地进行实验、研究和探索,他们要反复验证和推敲各种方案,需要很强的毅力和耐心。
其次,科学家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开拓思路,遇到难题也不轻易放弃。
例如,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时,进行了多次的试验,得出多个,并且反复验证,最终得到了相对论的精确表述;而李四光院士在研制钛合金的过程中,不断钻研改良,历经十年才取得了成功。
这些故事都表现了科学家聚精会神、不懈努力的精神。
科学家的故事?
居里夫人1867年出生在波兰华沙市,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好学的品质。
1891年,她只身前往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次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1867年出生在波兰华沙市,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好学的品质。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发现新的化学元素,“钋”和“镭”。
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破旧棚屋内工作,四年时间里,从数十吨铀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并测定镭的原子量。
1903年,与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一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长期在放射性环境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