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形成原因及特点?(丹霞地貌是什么?为什么要叫丹霞?)

提及丹霞地貌形成原因及特点?以及丹霞地貌是什么?为什么要叫丹霞?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坚的介绍吧!

丹霞地貌形成原因及特点?

丹霞地貌的特点

丹霞地貌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岩系,在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由于具有垂直解理构造,受流水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丹霞地貌形成原因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丹霞地貌是什么?为什么要叫丹霞?

丹霞地貌是因首先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发现而命名的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而“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丹霞地貌形成原因及特点?(丹霞地貌是什么?为什么要叫丹霞?)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