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雷的介绍吧!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的故事主人公是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司马炎为了试探刘禅的态度,故意放蜀国的乐曲,此时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了,只有刘禅还笑嘻嘻的,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开心,不想念蜀国。”
意思是很快乐,一点也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的环境中得到了乐趣,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去。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主人公说的是三国是蜀国后主刘禅。白帝城托孤后,因为有诸葛亮的尽心辅佐,尽管刘禅不是当皇帝的料,但蜀汉还是暂时存在了一段时间。
当诸葛亮撒手人寰以后,司马昭统摄的魏国带大军兵临城下,刘禅无力对抗只能上表归降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司马昭表面上并未苛待,封其为安乐公,刘禅依旧锦衣玉食的活着,没有了国事烦心的刘阿斗彻底放飞自我。
司马昭为试探刘禅并在饮宴期间召来一群来自蜀地的群杂耍艺人兴乐,没想到刘禅只在一旁拍手叫好,并无二色,司马昭便故意问刘禅,在这里过得好不好,想不想家。刘禅听后没心没肺的笑了并痛快的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以后引申比喻那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甚至没心没肺的人时,引用乐不思蜀来形容。
此后便有了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成语的主人公是刘禅。中国民间故事中写到的清官有包公案、龙公案、刘公案等。在中国民间故事中,许多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的,请列举出4个这样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七仙女》、《嫦娥奔月》、《孟姜女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