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塞典故?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张骞出塞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增进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意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和中西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苏武牧羊和张骞出塞先后顺序?
张骞出塞要早于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是天汉元年(前100年)发生的故事,张骞出塞是建元二年(前139年)发生的故事,所以先有的张骞出塞,后有的苏武牧羊。
张骞几次出西域?
共两次。
第一次: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第二次: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历经4年)
张骞出塞碑文?
张骞墓碑文全文如下:
张博望侯碑记侯,邑西南二里博望村人也,仕汉为校尉。
武帝朝,出使月氏。
历聘东南夷,继又使西域,通西南夷而归奏:“诸夷国多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