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蝉古诗虞世南里的緌为啥是繁体?(垂緌饮清露中的緌读音?)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功的介绍吧!
蝉古诗虞世南里的緌为啥是繁体?
蝉古诗虞世南里的緌字本来就是简体字,不是繁体。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居所、姿态、习性、鸣叫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高洁,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出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垂緌饮清露中的緌读音?
緌饮清露中的緌读音ruí。
緌[ruí]汉语汉字
緌,系冠缨也。——《说文》。谓缨之垂者。
康熙字典《广韵》《集韵》《韵会》儒隹切《正韵》如隹切,?音蕤。《说文》系冠缨也。《诗·齐风》冠緌双止。《传》冠緌,服之尊者。《仪礼·士冠礼》其緌也。《注》緌,缨饰。又《礼·檀弓》范则冠而蝉有緌。《注》蝉,蜩也。緌为蜩喙,长在腹下。
垂緌饮清露中緌的意思是?
这里的“緌”是指像缨饰的下垂物。
这句话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从蝉声远传并不是凭借秋风这一点引申出一个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缕和緌有什么不同?
緌和缕是一样的意思,都表示的是蝉的意思。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出自唐诗《婵》
知了的词语?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虞世南《蝉》诗中的“緌”的读音是什么?
虞世南《蝉》诗中的“緌”而读音是:rui,二声,阳平。是指古人帽带的下垂部分,用来代指蝉的触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