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是什么意思(怎样描述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地理概况,形式和样貌

怎样描述地形地貌?

地形主要有五中,分别为平原地形,高原地理,山地地形,丘陵地形和盆地地形,可从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状况,面积大小,分布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而地貌主要是由各种地表形态组合形成的,可从位置,起伏状况,面积,成因,分布,规模,形态及其他方面描述。

什么又称地貌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及地表的形态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什么的也是什么的?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

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什么是山区地貌?

我国是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的多山国家,在约960万km2的土地上,山脉纵横,丘陵起伏,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定向排列,山盆相间,地貌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

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由西向东逐级下降,明显的形成3个阶梯。

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海拔一般为4500~5200m,地势最高点为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

这一阶梯的形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致,从4000万年前的渐新世开始,印度板块不断北移,致使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第二阶梯位于昆仑、祁连山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地势急剧下降到1000~3000m之间,其间有大高原和大盆地。

第二阶梯形成时代很古老,有些在一亿年前的白垩纪就已形成,比较新的也有3000万年的历史。

它经受了多次地壳运动,地壳断陷和抬升也较显著,断陷处往往形成盆地,在这一阶梯面上,耸立着不少高山。

第三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到海岸线,高度由海拔1000m降到几十米甚至几米。

自北而南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长江以南的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只有少数山岭的海拔高度可达到或超过1000m。

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什么样子?

地球上的地貌主要有五大类:

平原(平坦宽阔,<200米),丘陵(起伏较大,<500米),高原(中不高,四周低,内部平坦宽阔,周围陡峭,>500米),山地(山坡陡峭,山峰耸立,>500米),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其他特殊地形地貌都是依据这五大地形分化而来的。

纯手打,望采纳哦!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地形地貌是什么意思(怎样描述地形地貌)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