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化石怎么形成的(辽宁鸟化石博物馆开放时间)

鸟类化石怎么形成的?

远古时代鸟类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

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辽宁鸟化石博物馆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

9:00-16:30

鸟化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龙鸟大街100号,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共三层,分设六大展厅:

科普地球厅、恐龙帝国展厅、木化石展厅,热河生物群展厅、古植物化石展厅,精品人文化石展厅。

中国辽西发现了哪些古鸟化石?

近几年来,辽宁西部陆续发现了十分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包括距今1.5亿年至1.3亿年的4种20多件鸟类老祖宗化石,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瞩目。

据介绍,早在1989年,朝阳县胜利乡一个姓严的农民,在本乡梅勒营子村发现了一具完整的鸟化石。

后来,这以前从无记载的鸟被命名为“三塔中国鸟”。

接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学者侯连海、周忠和等人,又在朝阳县波罗赤乡的大西沟先后发掘出20余件完整或比较完整的鸟化石,其中包括被命名为“燕都华夏鸟”和“北山朝阳鸟”的化石。

朝阳发现的这三种鸟,都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后。

这是世界上发现早白垩纪时期鸟化石最多的一次。

1994年春天,考古工作者又在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找到两件鸟化石。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化石距今已有1.5亿年,是侏罗纪鸟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角质喙的鸟化石。

欣喜之余,科学家给这种鸟起了一个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名字,叫作“圣贤孔子鸟”。

鸟有食囊吗?

鸟的食囊称为嗉囊

脊椎动物鸟类食管的后段暂时贮存食物的膨大部分,称为嗉囊。

食物在嗉囊里经过润湿和软化,再被送入前胃和砂囊,有利于消化。

嗉囊有单个的,如鸡,或成对而横位扩张,如鸠(jiū)。

麝雉的嗉囊壁为肌肉质,对其中贮的粗糙树叶,能起一定的机械磨碎作用。

鸭和鹅虽无嗉囊,但食管在该处略呈纺锤状膨大。

鸽的嗉囊在育雏期间能分泌乳汁,称“鸽乳”,用以哺育雏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鸟类化石怎么形成的(辽宁鸟化石博物馆开放时间)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