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和睡觉有什么区别?
也叫“冬蛰”。
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
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冬眠时,动物体温显著下降。
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
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
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动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体温,更重要的是供给冬眠时体内的消耗。
一般动物在冬眠前的体重,都比平时增加1~2倍,冬眠之后,体重就逐渐减轻。
如冬眠163天的土拨鼠体重减轻35%;冬眠162天的蝙蝠体重可以减少33.5%。
动物在冬眠时,血细胞还会大大减少。
平时,1立方毫米土拨鼠血液中,会有12180个白细胞,但冬眠时平均只有5950个,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尽管体内“卫士”──白细胞大大减少,但冬眠动物却从来没有发现生病的。
冬眠与睡觉的区别?
冬眠是只冷血动物,进入冬季后,周围气温比较低的情况下,为了生存E而降低时体温,保持身体热量的一种方法,因为体温比较低,让人们看到了冷血动物冬眠的现象。
然而睡觉是指人们一般经过了一天的工作,比较劳累,到夜晚进行的休息现象。
冷血动物是为了生存。
然而人睡觉是为了休息
过冬具体是哪天?
过冬是指冬至。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会逐日增长。
冬至标示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因而冬至也被称为“大吉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