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产量前十的国家?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气候、土壤环境不同,
适合于各种不同的植物生长,
所以每个国家都有其最适合生长的植物,也就是同种植物中最好的品种,如保加利亚的玫瑰、德国的洋甘菊、澳洲的尤加利、
中国的茶树等等。
现在生产精油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德国、美国、
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但精油的优劣并不完全取决于生产国,
因为很多植物并非生长在生产国,即原料是从别国进口的。
如中国就出口茶树、广藿香等很多植物,
所以精油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该植物本身品种的优劣,
其次再是生产国技术的高低。
以现在这些国家的技术都差不了太多,
因此,精油的品质还是以植物的品种为最主要因素。
如果一定要比较
哪个国家的精油好,现在东南亚大多进口法国和澳大利亚的精油,
也就是说这两个国家的精油相对比较好。
因法国是允许精油内服的国家,所以它的精油质量一定较好。
真正好的精油,因为关系到植物的品种、生长国家的气候、温度和湿度,工人采收时间,采收方法等各项条件配合才能产生优质精油。
加拿大:
芥末
美国:
葡萄柚、甜橙、柠檬、莱姆、薄荷、欧薄荷、芫荽
墨西哥:
莱姆、香草、茴香
瓜地马拉:
柠檬、莱姆
巴西:
葡萄柚、甜橙、柠檬、莱姆、香茅、柠檬香茅
英国:
欧薄荷、薰衣草、快乐鼠尾草
法国:
玫瑰、茉莉、天竺葵、薰衣草、马郁兰、迷迭香、百里香
西班牙:
百里香、尤加利、柠檬、迷迭香
摩洛哥:
天竺葵、雪松、茉莉、玫瑰、迷迭香
阿根廷:
香茅、柠檬
阿尔及利亚:
天竺葵
埃及:
茉莉、洋甘菊、天竺葵
德国:
莳萝、洋甘菊
意大利:
迷迭香、佛手柑、柠檬
保加利亚:
玫瑰、快乐鼠尾草
土耳其:
玫瑰、雪松、香茅、檀香、柠檬香茅
印度:
檀香
也门:
乳香
索马利亚:
没药、乳香
马达加斯加:
伊兰伊兰、丁香、香草
南非:
尤加利、茉莉
斯里兰卡:
肉桂、欧薄荷、豆蔻、香茅
印尼:
丁香、豆蔻、檀香、广藿香、安息香、香茅
菲律宾:
伊兰
澳洲:
尤加利、茶树
怎么制成冷香玫瑰精油?
蒸溜法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提炼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所用器具已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其原理基本相同:将芳香植物置于蒸馏容器内,再将高温的蒸汽通入其中(或把香料与水放在一起煮沸),此时植物体内包含芳香成分的精油就会扩散到水蒸气中,形成油与水的共沸物;其后,将共沸物冷却,由于油不溶于水,从而便与水分离而形成了我们所需要的精油。
蒸馏法非常方便,而且不必使用化学溶剂,所以现在的应用仍然很普遍。
玫瑰、熏衣草、迷迭香、天竺葵等大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压榨法(挤压法)
通过切割、粉碎、挤压等方式,把植物的水分及含芳香成分的精油从原料中分离出来,得到水和油的混合物,再利用离心、过滤等方法使油水分离,就得到了精油。
过去,在一般家庭中都常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提取精油,不仅简单方便,还可以保证在提取过程中不破坏精油的天然成分。
柑橘、柠檬、佛手柑、青柠等植物在水蒸汽的高温中会变味,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所以大都采用这种方法。
脂吸法(脂肪冷吸法)
其大致方法是:在若干个平底的玻璃盆(或陶瓷盆)里都铺一层微温的脂肪(多用牛油或猪油),把新鲜花瓣铺在脂肪上;并将盆的外侧底面上也铺上脂肪;再把这些玻璃盆层层摞起来,这样,花瓣就被压在两层脂肪之间,其油脂就可以被脂肪吸收。
如此每经过一两天的时间就更换一次花瓣。
直到脂肪达到到饱和状态。
最后再把脂肪分离出去,就得到了香精油。
这种方法常用来提取茉莉、玫瑰、橙花等精油。
脂吸法是法国南部提取芳香精油的一种很古老的方法,由于花费人力、时间甚多,所以也是最昂贵的一种方法。
浸泡法(油脂温浸法):
此方法与脂吸法类似,但改用液体油脂,操作也较为简单:
把植物原料(花瓣或树脂等)置于液态油脂中,加热并使温度保持在60到70度,原料中的芳香成分就会释放到液态油脂里。
再对液态油脂过滤分离,即可得到精油。
乳香、没药、檀香等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浸提法(溶解法):
将酒精、石油醚等液态溶剂与植物原料充分混合,原料中的芳香成分以及植物蜡、色素等就会溶解释放到溶剂之中;然后再把溶剂从液态混合物里分离出来,就得到了包含芳香成分、植物蜡、色素等的浸膏;最后对浸膏进行纯化处理,就得到了精油。
此方法常用来提炼肉桂、鼠尾草、安息香等植物的精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其原理为:高压或低温状态下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接近于液体,而同时又保留着普通气体的一些性质,固称为“超临界流体”,它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当香料植物与之接触时,植物的芳香成分就会溶解在这种流体之中。
然后通过减压或升温的方法,就可以把芳香成分最终分离出来。
这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方法。
此方法使精油的提取可以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并且不必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溶剂,可以较好的保护产品的天然活性,是较为先进的“绿色分离技术”。
(传统的水蒸汽蒸馏、压榨、浸提等分离方法在加工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天然活性成分易受破坏,最终产品中可能残留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溶剂等。
)只是此方法目前成本仍然较高,尚未普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