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古诗的意思?
恰巧读到杨万里的《舟过安仁》,觉得很契合题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两句的意思是:
“怪不得两个小孩子没下雨也要打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小船走得快些啊。
”这首随笔小诗充满了童趣。
诗人哑然失笑的情态实在令人感到可爱。
杨万里的诗,舟过安仁描绘了什么的情景?
《舟过安仁》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翻译】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注释】
①安仁:
县名,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而改名余江县。
②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
船桨。
④怪生:
怪不得。
⑤使风:
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赏析】宋朝诗人杨万里看见了另一艘船在行驶,船上悠悠自在地坐着两个的小孩。
他们没有划船,而是无忧无虑地坐在那里,脸上嘻嘻哈哈的,只见他们拿出了一把雨伞,诗人看见了,很奇怪:
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舟过安仁的诗意简短?
《舟过安仁》的诗意:
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竹竿和船桨,坐在船中。
没下雨他们却都撑着伞,细看原来是用伞来借助风力,使船前进。
拓展资料:
原文: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南宋大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
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
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舟过安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舟过安仁的主要内容是:
诗人看到在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竹篙,停下船桨,张开了伞。
而诗人悟到了两个小孩之所以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
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