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全书的历史意义

农政全书的历史意义?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由于中国各族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

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徐光启就是在大量摘引前人文献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数理知识,提出独到的见解,这些也多以“玄扈先生曰”的形式出现。

例如,在书中徐光启用大量的事实对“唯风土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有风土论,不唯风土论,重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确观点。

对引进新作物,推广新品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徐光启在书中对近80种作物写有“玄扈先生曰”的注文或专文,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经验,这在古农书中是空前绝后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农政全书的历史意义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