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样菜的来历(客家七样菜含义)

七样菜的来历?

七样菜(七样菜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

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

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

这种风俗习惯最早可上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载:

“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人日也称“人胜节”。

客家七样菜含义?

客家的“七样菜”一般是芹菜、大蒜、香葱、芫荽、韭菜,另有就是鱼或者猪肉等,有荤有素七种菜肴放在一锅烹饪,煮好后便全家男女老少坐在一起享用。

其中芹菜,表示吃了就会变得更勤快;大蒜则寓意会划算、善经营;香葱即指代聪明;芫荽表示有缘、团圆;韭菜象征天长地久;有鱼或有肉表示富足。

至于吃素的人家则以豆腐或腐竹代替鱼肉,同样有“富足”的寓意。

初七吃七样菜茶的典故?

据传女娲氏开天辟地,第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

客家人每年正月初七素有吃“七样菜”的习惯,就是吃了这七样菜,祈望人能勤快、会划算、聪明、有缘、长久、有余、富足。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七样菜的来历(客家七样菜含义)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