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高中课文原文?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昆仑版道德经原文?
第一章:无欲观妙,有欲观徼;徼妙同出,异名同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衡之又衡,万灵之缘。
奥奥为玄,玄玄为道;道道为德,德德为衡。
精精为徼,徼徼为微;微微为妙,妙妙为灵。
第二章:美之为美,善之为善;丑之为丑,恶之为恶。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底相倒,上下相倾。
前后相随,左右相称;音声相和,韵律相乐。
无为之事,不言而教;作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不居;是以不去,无名而归。
圣人之美,在于华德;万民之善,在于普道
道德经虚怀若谷原文?
道德经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虚怀若谷”这个成语,但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相关的内容。
其中一段提到: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
这段话描述了古代善于行事的人的品质和态度,其中提到了“谷”这个字,意味着空旷、深邃、包容和混杂。
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胸宽广、包容性强,能够容纳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不被个人情感或偏见所影响。
因此,“虚怀若谷”这个成语就是从道德经中的这段话中引申出来的,用来形容人的心胸宽广、包容性强,能够容纳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不被个人情感或偏见所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