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白马寺塔的来历)

鸿胪寺最初是用来做什么?

主掌朝会礼节、接待外宾,布达皇命,并兼翻译等事。

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

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

大鸿胪主外宾之事。

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

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

清末废。

白马寺塔的来历?

白马寺塔应最可能是汉楼阁塔形式。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最初窣堵坡与汉代高楼是并列而不是合二为一地成为一个塔,在后来概念转换中才被视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汉地楼阁塔的制度。

这样汉地楼阁塔就是从覆钵塔和高楼直接组合得到,而不是由纯粹的印度覆钵塔经过贵霜式多层方基础覆钵塔再演变成两晋时的成熟的楼阁塔。

而西域方基础覆钵塔则可能接受了汉地楼阁塔的影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鸿胪寺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白马寺塔的来历)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