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寒食节由来?)

提及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以及寒食节由来?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立的介绍吧!

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

寒食节的来历: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节的风俗有:1、拜扫祭祖;2、吃冷食;3、踏青郊游;4、插柳等。

1、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2、吃冷食:为追悯先贤之情,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

3、踏青郊游:寒食节也叫踏春,始于唐宋。在花草返青的春季,人们结伴到郊外去踏青。《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了踏青的场景:“岁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

寒食节由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寒食节由来?)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