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创作特点(山涛见王衍意味什么)

山涛创作特点?

1.山涛创作特点

山涛性好《庄》、《老》,每每低调做人,注重修砥德行,与嵇康、吕安非常友善,后来遇到阮籍,便为竹林之交。

山涛为文平实质朴,不尚虚化,符合其为人的一贯风格。

2.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

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

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

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

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

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

他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

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

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

太康四年(283年)3月3日,逝世,年七十九,谥号“康”。

山涛见王衍意味什么?

山涛见王衍意味山涛想做官,山涛表面清高,其实功名心很重,王衍是官员,大士族。

王衍,字夷甫。

琅邪郡临沂县人。

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

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

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

光熙元年,升任司空。

次年,又任司徒。

山涛与嵇康的故事?

嵇康与山涛同列“竹林七贤”,都是魏晋之际的大名士。

因为政治观点不同,他们的为政意向也大相径庭。

山涛追随司马氏,写了一封信给嵇康,推荐他去做官。

而嵇康不愿为司马氏服务,所以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实际上是针对司马氏的抨击,也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

后人认为这是山涛和嵇康关系疏远变化的节点,后来这封信也是司马昭处死嵇康的导火索。

嵇康与山涛绝交书译文?

与你相识后,见你还算诚实,就答应你做我的朋友,并因此认识了阿都(吕安小名),我为你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弟弟而由衷高兴。

去年阿都对我说,他对你很气愤,打算控告你,我劝阻了他,我这是为了你们吕家着想。

后来你又以你们父子六人的名义起誓,答应我永远不再伤害阿都。

我相信了你,再次劝慰阿都,阿都也就放弃了告你的想法。

没想到你包藏祸心,暗递诉状于官府,诬告阿都。

阿都原谅了你,是听了我的话,现在阿都获罪,是我对不起他,而这又是因为你对不起我。

我没来得及救阿都,我无话可说,事已至此,我也没有心思再和你做朋友了,从此别矣,临书恨恨。

嵇康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山涛创作特点(山涛见王衍意味什么)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