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定窑?
因为定窑出自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
德化窑与定窑区别?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位于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始烧于唐,盛于宋金,衰于元,在中国瓷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通过刻花、划花、印花等表现形式闻名于世。
定窑白瓷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从器形、装饰与釉色等多方面与南北窑场有着密切联系。
德化窑是福建著名窑址,其白瓷声名远播,享誉海外,被冠以“中国白”的美名。
本文通过对几件福建博物院馆藏精品白瓷的赏析,发现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德化窑的白瓷仍留有定窑白瓷的历史印迹。
定窑最早什么年代的?
定窑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
定窑最顶级的特征?
定窑白瓷,与五大名窑中的其它陶瓷相比,在色调、印花、刻花及划花等技巧上独具一新,其创作的刀法、设计的线条、构图及纹样,更是独步一时冠绝当世。
而且定窑白瓷发展距今已有长达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一直盛烧不衰,成为当代瓷器收藏的珍品。
定窑最大的特征为:
北宋为正烧,南宋出现覆烧,所以呈盲口一一口沿不挂釉。
宋代黑釉罐怎么识别,这个是吗?
宋代瓷器主要有五类:
定,汝,官,哥,钧。
而其中烧黑釉的是定窑和哥窑,但是哥窑至今未找到窑址和准确记载。
定窑黑釉特点胎质粗糙但釉面黝黑发亮。
1.定窑。
烧瓷地点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所以称其为定窑。
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
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
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其中黑釉瓷器特点是:
胎质粗糙但釉面黝黑发亮
2.汝窑。
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
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
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
汝窑的特点主要是:
一、釉色青而润泽。
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
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
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
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3.官窑。
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
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
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南宋时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有两处官窑。
一在凤凰山下的后苑修内司,世称修内司官窑;另一处在郊坛下,称为郊坛下官窑。
《格古要论》说:
“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
4.哥窑。
哥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
相传当时有章氏兄弟二人,在浙江龙泉县境各设一窑烧瓷。
哥哥造的窑称哥窑,弟弟造的窑称弟窑。
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
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与汝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记载。
哥窑瓷器的窑址迄未发现,也难以陶瓷考古所得材料与传世哥窑器印证。
5.钧窑。
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
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
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
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
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
其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