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和绨的区别?
帛(拼音:
bó)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白,从巾,白兼表音,本义指一种白色的丝织品,后作为丝织品的总称。
甲骨文卜辞中多用作地名。
绨,汉语汉字,拼音是tí,tì,释义是古代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
帛”在甲骨文中指的是什么?
帛”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指的是白色的丝织品。
《说文解字·巾部》:
“帛,缯也。
从巾,白声。
”许慎认为“帛”为形声字,有人则认为“白”除了表声外,也表意。
因此“帛”的本义是指“白色的丝绸”。
“帛”字早见于甲骨文,历经数世仍然保持它原来的结构,从“白”,从“巾”。
金文的形体结构和甲骨文完全一致。
小篆也一样,只是笔画规整一些。
隶书依循了小篆的形体结构。
什么的帛填形容词?
什么的帛,要填形容词可以这么填写雪白的帛、好看的帛、贵重的帛、名贵的帛、顺滑的帛、柔和的帛、普普通通的帛等等。
帛,拼音为bó。
“帛”字基本含义是丝织品的总称,如:
布帛,帛书。
有一种帛,在战国时期已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